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16年遊石屋家園

日期 : 2016 年 8 月 13 日 (星期六、天晴)

  石屋家園~十九世紀末,石屋的位置上建有兩排屋宇,由何氏家族擁有,住有三數戶人家。日治期間,日軍為擴建啟德機場而拆卸了多條九龍城的村。其後,日軍在聯合道一帶的土地上興建平房以安置無家可歸的村民。

  戰後,大量內地移民移居香港,石屋一帶成為寮屋區。這片寮屋區被稱為侯王廟新村、荔枝園和何家園。從1945年及1949年的航空照片可見一列五間的石屋在何家村的位置上落成。寮屋區內開設了多間片場,包括世光片場、友僑片場及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隨著香港工業日漸發展,在六七十年代,石屋一帶出現了不少山寨廠及工場。31號石屋亦被用作「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公司」,「藍恩記」招牌仍保留至今。

  為了配合九龍城的市區發展計劃,寮屋區在2001年全面清拆,僅遺下現存的五棟相連石屋。經過兩年半的復修工程,在 2015年10月正式開放參觀。白熊在網上看到有關的資料很想去行下,所以計劃在這個星期六到石屋家園參觀。

  今日下午一時多抵達石屋家園,先到石屋咖啡冰室食午餐,午餐後剛好導賞服務開始,我們便一起加入導賞。導賞完結後,我們重新由頭開始行,影下相,大約四時便回程返家。

到了石屋家園


正門入口


地圖


石屋家園前面有一個好大的廣場,地下繪劃了明陣




保留的五棟相連石屋,點解只保留這五間,原因係何家村只有這五間是用麻石建築,其餘的是用磚或木興建


活動室,這是新興建的


在廣場還展出不同年份的九龍城














35號石屋,沒有開放,經過考查,才知原來係咖啡冰室的廚房


34號係石屋咖啡冰室正門




廣場還有露天茶座,可以選擇坐在這裡,一邊飲下咖啡,一邊欣賞四周風景


記住唔好帶外來食物係呢度食呀!


咖啡室的水吧


圓枱圓櫈,想坐得舒服一些,所以上了一樓的雅座


瓷磚地板,應該復修咗所以才會咁新咁乾淨


由這條樓梯上一樓


條樓梯都幾斜,要小心行才可以




電風扇,家園內的收藏了很多當時清拆時留下的物品


一樓雅座不是很大,只有幾張枱






祇有兩個卡位


木製的窗口,可能因保安原因,當時的窗口不是很大


幾十年前的海報,可口可樂以前係在節日才會飲的


屈臣氏汽水哥喇,好似未飲過


當時傳染病很利害,政府呼籲市民為孩子打預防針


樓下閂水喉呀,當年制水真係唔知點過


坐雅座的客人要先到樓下落單付款,跟住拎住個號碼牌回座位等,食物就用這部升降機運上一樓


白熊落完單,先送來飲品,好口渴,碟飯未到已經差不多飲晒杯橙汁


白熊的午餐B:香蒜煙鴨胸炒意大利粉 $58,煙鴨胸和意粉都很鹹


我的午餐A:蕃茄洋蔥雞扒飯$55,雞扒同醬汁都很鹹,送餐待應大力將餐碟放在枱上,嚇了一跳,服務態度真係。。。唔合格


金字形屋頂,導賞員小姐說這間屋不是純中式的建築風格,因為沒有橫樑


對於沒有橫樑不是純中式建築風格的見解,這有待研究建築歷史的專家來考證


古舊的木地板


地下一層牆上掛滿舊式搪瓷碟


以前的人是用這些搪瓷碟放置玻璃杯的




舊水壼和枱燈


33號地下,都是咖啡冰室,加埋34號和35號,差不多佔用了石屋家園的一半


32號至35號都是木窗,祇要31號是鐵窗


32號文物探知中心,是保存得較多原貌的一個單位


31號是旅遊資訊中心,亦是辦事處


裏面有空調,所以門外加了膠簾


31號石屋是「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公司」的舊址,現存的招牌是石屋一項重要特色


31號鐵窗,復修時選用同一年代的鐵窗


這些石屋是麻石建造,而麻石之間的罅隙會用英泥填補,這幅牆是復修過的


31號前有個「餘慶堂」的石,好似花崗岩,以前留下的?


石屋的木門上有木鎖和石插孔


後面的門鎖,同古裝電視劇的一樣




32號地下前半部份開設常設展覽,現在展出九龍城的鞋業






















地磚,原貎是水泥地


32號地下後半部是廚房,並保留了煙囪 


一級級用來貯存物品


爐灶


柴枝放入這裡就可以煮食


磨缽


石磨


在廚所右邊可以推門出去


看到木窗


有原裝的旱厠,即要倒夜香


樓梯,復修時把整條樓梯拆落來,浸過防蟲防腐的藥水,之後再重新安裝,百分百係原裝


不過為安全做了加固工程,睇下加了咁多條角鐵,一定好安全


32號樓上原有三戶人家,現亦劃分三個部份,第一間展出舊物~撥鍵盤電話


電話帳單




有昔日電話公司標誌的電話插座照片,自從電話公司被收購,這個標誌已經好少見到


舊式信箱,現在舊式唐樓的鄉村仍然有人用緊


第二間有昔日情懷的短片資料室


播放著關於石屋家園的故事


第三間是石屋、龍城導覽




當時的活化計劃


有短片介紹復修工程


展示石屋家園的歷史


九龍城的古與今




33號樓上現時與32號樓上打通了


昔日的碌架床


沙櫃~當時很少人有雪櫃,沙櫃用來貯存食物


樟木櫳~有錢人家出嫁時用嚟裝嫁妝


無錢的就用普通的木箱裝嫁妝


竹篩


以前無超市,不過就有團購~買咗大包米、麵粉返嚟分,這個秤扮演重要各角


唔知係唔係酸枝椅呢?加埋舊水壼同風扇都係古董


昔日的玩具,大部份都是七八十年代的玩具


康樂棋


扭計蛇


挑竹籤(Mikado)


七巧板


彈子跳棋,係波子棋


由33號上層推門出外,近距離見到石屋的背面,不過記得唔好關門,原來度門係外面係開唔到,我同白熊入唔番去,要行另一條路離開


以前計算屋的大細,會用屋頂瓦頂有多少坑來計算




這個是樓下32號的廚房煙囪


廚房


廚房旁邊的旱廁


由33號樓上落到樓下是冰室





這個應該是原裝地板,好殘舊


門是閂埋唔可以開的


這裡也有舊式撥輪電話


黑膠唱片機


餅乾罐


搪瓷碟





彩色海報










還有其他展品~木水桶和木箱


兒童三輪單車


坐樓上雅座要自己在這裏拎餐具


跟住去辦事處行下~石屋家園模型


接待處


紀念印








這裡有明信片出售,在上面可以蓋紀念印


旁邊的櫃上還有其他展品







單張架,歡迎取閱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